
情緒也需要排毒?
中醫將疾病所有的病因歸納為三種,分別是內因、外因,以及不內外因。內因是指情緒,包括:悲傷、壓力、緊張等;外因是指氣候的變化;不內外因就是疲勞、飲食等。其中以內因對人體的影響最大。所謂「百病皆生於鬱」,如果情緒不好,長期鬱悶,就會導致各式各樣的疾病。中醫認為,人有喜、怒、憂、思、悲、恐、驚的情緒變化,稱為「七情」。七情與五臟間有著密切的關係。
• 肺主悲、憂,過悲過憂則傷肺/
人在極度憂傷時會傷及肺,出現乾咳、氣短、咯血、聲音沙啞及呼吸頻率改變等現象。
• 心主喜,過喜則傷心/
喜可以使氣血流通、肌肉放鬆,幫助於恢復身體疲勞。但歡喜太過,則損傷心氣,指精神散而邪氣極,出現失眠、心悸、健忘、老年癡呆等。
• 肝主怒,過怒則傷肝/
怒則氣上,傷及肝而出現悶悶不樂、煩躁易怒、頭昏目眩等,也是引發高血壓、冠心病的重要原因。
• 脾主思,過思則傷脾/
當思慮過度,就會出現脾虛的現象。像是一些生活壓力大、工作緊張、經常用腦的人,經常會出現四肢無力、肌肉痠痛疲勞的症狀。最典型會罹患的疾病就是胃潰瘍、胃下垂等。
• 腎主恐,恐懼就會傷腎/
驚恐會干擾神經系統,出現耳鳴、耳聾、頭暈、陽痿,甚至還會致人於死地,像我們常說的「嚇死人」就是這個道理。
在中醫養生裡有一句話:「恬淡虛無,真氣從之。」就是說當心情處在一種非常平靜狀態的時候,人的氣血就會正常運行。反之,當情緒出現異常變化的時候,就會使得氣血逆亂,進而生病。因此可以說情緒失調則百病叢生,情緒調和則益壽延年。
No comments:
Post a Comment